總網頁瀏覽量

2007年3月29日 星期四

台灣逼英特爾去大連

自由廣場  2007. 3. 29.


   
        近日,兩則報導令我感慨萬分。一是台灣婦女的勞動參與率低得嚇人,居東亞四小龍之末;另一是英特爾在大連投資二十五億美元成立十二吋晶圓廠案塵埃落定。
 
        內政部「人口政策白皮書及實施計畫」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婦女的勞動參與率約為四十七.五%,與美國六成、亞洲其他三小龍國家超過五成相較,敬陪末座。台灣已婚婦女生育後,如果想恢復工作,就必須將小孩交給保母照顧,其費用近二萬元,與婦女平均工作所得相差不多,因此多半選擇離職去照顧小孩。可是在新加坡就不一樣,在政府不介入下,可以請到六、七千元的外勞保母,還可以向政府領取育兒津貼,每個小孩每月可領新台幣七千五百元。這可以解釋台灣婦女的勞動參與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也可以解釋台灣小孩出生率,為何會淪為全世界第二低的國家,台灣婦女不是不想生,是不敢生,因為養兒育女負擔過重。
 
        英特爾 三月二十六日 正式在北京與大連市簽約,成立十二吋晶圓廠,使用九奈米技術(美國政府同意二○○九年時可以在中國使用),預計三年後開始生產時,將可能引進更先進的六五奈米技術。反觀台灣,最近才勉強同意開放.一八微米製程,比起九奈米製程已經落後了兩個世代,台灣半導體製造業如何面對未來的競爭?台灣政府如何做好「積極管理」?這都將是無解的兩難課題。
 
        英特爾為什麼要去中國設廠?因為它的客戶都已經在中國設廠製造了!這些台灣的PC板廠、電腦組裝廠、電子廠等,在出走前都發出警告,懇求政府解決產業缺工問題及喪失競爭力問題,仁寶陳總還撂下狠話:「不讓我們去中國投資,就將外勞與本勞的工資脫鉤,否則就是麻木不仁!」可惜執政黨就是聽不進去。如果當初這些上、中、下游廠商都能留在台灣,台灣早已成為電腦的生產王國,英特爾要投資設廠的地方應該是台灣!怎麼會是中國呢?
 
        大禹治水,疏導重於圍堵。圍堵只是治標的方法,「積極管理」只能暫緩產業外移的速度,卻無法改變產業外移之趨勢。疏導才是治本之道,引進「低」成本的外勞,才能根絕產業外移的誘因。中國的磁吸效應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府不知反省、不敢面對現實、沒有智慧判斷,最後當然也沒有勇氣改革了!
 
(作者 - 高為邦,為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

2007年3月9日 星期五

台商陸況調查的不同啟示

自由廣場  2007. 3. 9.

 


        全國工業總會「台商陸況調查」報告顯示,假如兩岸開放直航,有超過四十五%的受訪台商表示將增加對中國投資,卻只有二十三.二%的受訪台商將增加對台灣投資。換句話說,增加對中國投資的台商比增加對台灣投資的台商高出一倍,為什麼?

        受訪台商也認為到中國投資會比在台灣投資遭遇更多困難,譬如:「海關手續繁雜、巴結高官之交際費用太高、中方信用普遍欠佳、銀行借款不易、中方缺乏履行合約誠意、電力通信與運輸設備不足、當地市場不易開拓、地方政府行政干預、勞資糾紛」等等諸多問題,但仍然表示,未來一年內一定或可能增資者佔二十.八%及三十一.四%,中國磁吸魅力如此強大,為什麼?

        貴報社論提出「大吸小」的磁吸理論,並以日本「本州」與「四國島」及台灣本島與澎湖為例說明。四國島土地只有本州十二分之一,與本州只隔狹小的瀨戶內海,後來搭建了三座大橋,方便的交通反而使四國島更多的人口流向本州,而四島國成了日本經濟之邊陲地區;澎湖的土地面積只有台灣本島之二百八十三分之一,民國六十六年馬公航空站開航,方便的交通使澎湖人紛紛到台灣本島謀生,澎湖人口也由過去的十三、四萬人滑落至當今的九萬多人。結論是大小兩者間之經濟往來只會產生大吸小的磁吸效果,小的一方終極成為邊陲,因此認為對中國直航會造成台灣邊陲化。

        這樣的推論是否正確?我認為若以四國島及澎湖為例,人口是向繁榮的都市移動,而不是向土地大的地方移動,因為都市就業機會多,民眾嚮往多采多姿的都市生活。而滯留於中國約百萬餘台灣人,大部分都是台商,與上述人口移動的原因完全不一樣,他們因在中國設廠而必須留下來經營,設廠為的是那裡有便宜且充斥的勞工。因為去的是老闆、經理、技術人員,百萬高消費群的離去,當然造成台灣消費萎靡不振。

        民進黨政府曾提出各種經建計畫,但都不能留住台商。貴報強調「除非做好對中國之『積極管理』,一切都將徒勞無功。」但是資金出走的方法太多,防不勝防,因此我認為做好『積極管理』是不可能的任務,如其治標,不如治本,大量引進外勞,根絕去中國的誘因。因此,挽救台灣經濟的藥方是:先將外勞比例提高為一比一,產業自行引進外勞;進一步,再讓外勞工資與本勞工資脫鉤。唯有對症下藥,台灣經濟才能浴火重生。

(作者 - 高為邦,為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

※  自由廣場刊出的文章有部分刪減

2007年3月1日 星期四

基本工資調整時機/三輸一贏 VS. 三贏一輸

自由廣場  2007. 3. 1.


 
        農曆年過後三個月內,勞委會李應元主委將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希望能提高十年未調的基本工資,為了照顧廣大的弱勢勞工,誰也不敢反對。但是若貿然調高基本工資,而沒有其他配套措施,恐怕勞工階級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基本工資在一九九七年最後一次調整為一五八四元以後,就不動如山,為什麼?因為這十年間產業大量外移中國,造成台灣經濟萎靡不振,政府雖然提出各種經濟振興方案,都無法有效吸引新的投資,或減緩產業外移的速度與數量,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與工會團體也不得不相忍為國,不敢再提出調整基本工資的議題。
 
        那為何現在要考慮調高基本工資?難道經濟景氣復甦了嗎?當然沒有,因為不久前經濟部才宣佈,台灣經濟進入最不景氣的藍燈區。也許是為了年底選舉,討好四百二十四萬勞工,如果調高基本工資能使勞工受惠,能改善貧富差距,又能贏得選舉,那是高招!就怕調高基本工資會先傷害以外銷為主的中小企業,造成部分企業關門歇業或外移中國,勞工也許獲得一時加薪的喜悅,卻可能面對長期失業的痛苦。如果政府不顧一切硬幹,勞方、資方與政府肯定都成輸家,唯一的贏家是外勞仲介及其背後的特權,因為提高了與基本工資掛鉤的外勞工資,外勞工資表面上增加了,實質外勞所得不會增加,增加的是包裝成外勞佣金的特權利益。
 
        如果調高基本工資只是敢說而不敢做,弄巧成拙的結果必定造成反彈,長期支持民進黨的勞工選民未必會含淚投下他們的選票。但是,如果在調高基本工資的同時,一舉將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一五八四元)脫鉤,外勞實質所得(約六○○○元)並沒有改變,只是將不合理的佣金轉為提高本勞的工資。這樣做資方沒有損失,勞方長期壓抑的工資得以調高,實為兩全其美。
 
        政府如果有智慧與膽識更進一步把產業外勞占總勞工的比例從十五%提高到五十%,勞動成本因而大幅減低,產業將大大提高國際競爭力。目前在台灣的產業就不必外移,在中國的台商也才能真正回流。
 
        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及大量引進外勞,就能改變台灣產業不斷出走的現況,勞方、資方與政府都成了贏家,唯一的輸家是中國,難道這不是民進黨希望達到的目標嗎?為何至今都聽不進去呢?

(作者 - 高為邦,為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