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外勞政策必須遵守市場機制

發表於自由時報2016/7/12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10069
一個外勞(包括外傭)在來台灣之前先得付國外仲介費,到台灣以後再按月付國內仲介費,因此每一個外勞都要付很高的仲介費,每一個外勞在來之前都知道自己要付很高的仲介費,但是他們還是願意來台灣工作,因為即使付了很高的仲介費,他們認為還是值得。因此外勞沒有被仲介剝削!反而是聘用外勞的雇主在政府違反市場機制的錯誤外勞政策下被嚴重剝削,讓仲介及其利益共同體獲得超額的利益,我們不能怪仲介賺得太多,因為遊戲規則不是他們訂的,要怪的是政府,這一切都是錯誤政策導致的必然結果。
外勞來到台灣以後,發現台灣黑市外勞的薪資遠高過實質所得,又不必繳國內仲介費,所以願意冒險外逃做非法外勞。若運氣不好碰上人蛇集團,非法外勞被剝削、被囚禁、被虐待就時常發生,多年來美國人權報告曾把台灣列為虐待外勞的國家,讓台灣的國際形象嚴重受損!
勞動部希望修法讓外勞工作滿三年不必回母國就可以繼續做,如此一來讓外勞免掉再次繳交國外仲介費,若修法成功是否會改善外勞外逃的情況?我無法預估,但是外勞首次來台的國外仲介費一定會倍增!外勞三年不回國會變成十二年都不回國,不得與其家庭相聚,這是何等悲哀不近人情的事!難道我們不怕被國際批評台灣是一個不顧外勞親情的國家?
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讓外勞政策回歸市場機制!外勞薪資自由化,外勞數量市場化,不要硬性規定雇主必須付出外勞得不到的基本工資。讓外勞仲介因良性競爭而不得不將其仲介費降到合理的價碼;外勞聘用的數量因市場需求而予以調整,這樣就不會有黑市的市場,就不會有外逃的外勞!
一個符合市場機制的外勞政策不但可以消滅外勞外逃,還同時可以讓仲介費合理化,更大的好處是它能解決台灣因少子化及十二年國教所產生的缺工問題,讓海外台商外銷製造業能夠重新移回台灣,台灣經濟就會以至少八%經濟成長率創造第二次經濟奇蹟!目前所有的經濟困境:高失業、低薪資、少子化、貧富懸殊、經濟停滯、人才外流、外資卻步、國庫空虛、退休金破產等問題,都能一一迎刃而解!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學者誤國

發表於自由時報 「救經濟不能沒有製造業」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49438
轉刊於台北英文時報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16/01/17/2003637381


朱立倫在總統辯論會上提出加薪救經濟,提高基本工資到三萬元,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林向愷及台大國發所幸炳隆教授表示贊成。前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及台經院孫明德副院長認為不可行。朱敬一痛批,加薪救經濟是腦子有問題!

提高基本工資可以帶動經濟成長嗎?

在美國應該是可以帶動經濟成長,美國的民族性是樂觀的,薪資增加消費也跟著增加,他們比較沒有存款的習慣。但是在台灣就完全不一樣,台灣的薪資凍漲已十六年了,人民已經過了很長的苦日子,並且看不到有可能改變的未來,即使能提高基本工資,大家不會增加消費而是把增加的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2009年發放振興經濟消費卷,結果政府舉債858億元而僅增加GDP363億元,或0.24%的經濟成長率。因此,提高基本工資以求增加經濟成長是不划算的方法!

台灣現在的基本工資是20,008元,但是拿不到這個數字的勞工少說也有七十萬,若依朱立倫所說真的能每年增加基本工資2,500元,內銷產業的大公司必然會大量裁員,小公司不是違法發低薪就是關門歇業。外銷產業有能力的必然出走。

提高經濟成長可以帶動薪資成長嗎?

投資外銷型製造業可以快速提高經濟成長,日本的戰後振興、台灣的經濟奇蹟、中國的經濟崛起都是靠外銷型製造業!台灣只要鬆綁外勞政策,讓外勞的薪資自由化,讓外勞的數量市場化,台商在海外的外銷型製造業就有移回台灣的條件,或至少台商新的訂單可以直接在台灣設廠生產。製造業一元的產出會帶動一元四角的服務業,GDP很快由谷底反彈,至少能起死回生讓經濟脫困。

譬如筆電或手機組裝廠移回台灣,可以提供至少一百萬個就業機會,即使雇用七十萬外勞,也帶來三十萬本勞就業機會,將本勞「供過於求」的現況改變為「供不應求」,不用政府的介入,初入職場年輕人的起薪會自動調高到三萬元,否則雇主根本無法雇滿本勞的配額。

為何難以推動?因為學者反對!


林向愷、幸炳隆、朱敬一及孫德明四位財經專家都主張產業升級、創新及轉型,反對外勞政策鬆綁,追求低附加價值產品;林向愷認為出走的產業都是夕陽產業,朱敬一認為鮭魚返鄉的台商只會炒房炒地作假油,因此反對台商回流!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管中閔的反思

刊登於自由廣場2016/1/8,題目改為:台灣被管爺們搞壞了!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47350

前經建會主委管中閔的演講「民眾為什麼反對政府每一個政策?」他真的找到答案了嗎?

政策可以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是好的政策,可以解決問題而達到政策追求的目標;第二層級是不可行的政策,只會讓政府空轉而達不到政策設定的目標;第三層級是弊大於利的政策,不但達不到政策的目標,反而產生很多不可逆的後遺症,危害國家的長遠利益。

精英決策沒有錯,錯在現在的閣員並非精英,有專業卻沒有常識!制定政策前沒有下足功夫,更並沒有與相關單位溝通,閉門造車後立即提出,當然成了一個漏洞百出飽受攻擊的方案。管爺說「自己的政策自己修」,以他管轄的「服貿協議」與「自由經濟示範區」,都是第三層級弊大於利的政策,必須全盤推翻,無法再修修補補。

台灣經濟出了什麼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外銷製造業幾乎全部出走了,這些出走的產業曾經創造台灣經濟奇蹟!那個年代台灣製造業占總體GDP35-38%,現在台灣製造業占台灣GDP只剩下18%!這才是台灣經濟衰敗的致命因素!這二十年來,從李登輝的「亞太營運中心」,到陳水扁的「兩兆双星」及蔡英文的「大投資大溫暖」,再到馬英九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及「服貿協議」等政策,為何全盤失敗?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沒有對症下藥!

政府認為「服貿協議」會帶動0.025-0.034%的經濟成長,這個數字實在微不足道!但是付出的代價是開放台灣服務業的市場,等同引清兵入關!雖然國、民兩黨各開了八次公聽會,我參加了八次,每場政府閣員包括管中閩都在場,但是他們志在宣導,ㄧ再為政策狡辯,從不接受別人的建言。

「自由經濟示範區」是將2003年的「自由貿易港區」重新包裝的政策,對「自由貿易港區」失敗的原因並沒有糾正,卻給中國開了一個進入台灣的後門,我認為經濟。我在公聽會上建議,將「自由經濟示範區」改為「台商回流外銷特區」,就沒有令人憂慮的中國因素,在坐的政府閣員包括管中閔,卻假裝沒有聽見,不回答也不做任何評論。


政策一旦形成,舉行再多的公聽會都沒用,只有單向說服,沒有雙向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