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1990年9月1日 星期六

社會重建 不應再走老路

參加「社會重建研討會」有感

高為邦〈1990.9.1.〉

當前治安惡化,道德淪喪,重利輕義,社風敗壞,爭權奪利,抗爭不斯。其原因並非教育失敗,更不是解嚴後走向民主社會必經的過程。新加坡的成功並沒有強調或憑持教育、文化、道德及宗教的力量。因此我們先得跳出這個死胡同,才能另尋良方。

        由於近年來國內政治抗爭不斷,社會運動頻仍,金錢遊戲盛行,財富分配惡化,暴力犯罪劇增,道德倫理淪喪,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台灣社會呈現一片亂象,時報文教基金會有鑑於此,為診斷社會亂象之病源,特舉辦「社會重建研討會」,以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分析病情,進而尋求社重建的良方。在此時亦有其它社會人士及政界首長發出共嗚。

        中國時報董事長余紀忠認為:「社會弊病的癥結在於人心的偏狹與自弘」,「惟有透過教育的啟迪、文化的薰陶、道德的約束,乃至宗教的感召,才能全面的、深入的、長久的產生淨化人心,移風易俗的效果」。

        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作榮認為:「問題出在生活環境,無論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變動都太大了、太快了。而相應的典章制度、思想觀念、行為準則,則又變動得太小了、太慢了。有些甚至沒有變、不願變,以致生活環境與行為準則不能配套。」「今日之混亂是結構性的崩潰」,「因此必須尋求適應現狀的新規範、新倫理… …重塑秩序,才能完成社會重建的工程。」

        內政部許水德部在台視國事論壇節目中強調,扭轉社會風氣要從教育著手,要言教、身難及境教。要教小孩如足常樂,並要透過宗教的力量及社區愛心人士的努力,建立一個富而好禮的台灣。

        新聞局長邵玉銘在該節目中主張,聯合學者專家產生共識,進而動員整個社會發揮愛心一切從個人基本做起。他認為:「一流的國民不會有三流的國家。」     

        華視新聞廣場為了謀求解決社會脫序現象,請了三位宗教領袖,對社會脫序現象都有精闢的剖析及建言,最後結論是:佛教星雲大師要求大家「心中有佛」,基督教周聯華牧師呼籲讓上帝進入我們心中,照上帝旨意行事,密宗黑教林雲大師則期求大家心中平靜。雖然聽後如浴春風,佛光四溢,但總覺得有點惠而不實。

        整頓治安倍受肯定而聲望蒸蒸日上的郝柏村院長也強調,治本之道在於教育。

        連最受民眾喜愛與尊敬的前院長孫運璿都很後悔的說:以前只知道拼命建設經濟,卻沒有做好文化建設及基本教育而造成今日的亂象,心中十分不安。

        在雅音小集創辦人郭小莊四十自述中說。「今天社會脫序、暴戾之氣如此嚴重,真正的原因就在於四十年來物質生活突飛猛進,而精神生活卻不能同步並趨所致。」因此「全面提昇全民文化水準,充實全民的精神生活,陶情冶性之下,社會自然呈現一片祥和之氣。」

        以上是一般學者專家、政界精英、社會賢達及宗教領袖,對當前台灣社會亂象的觀察、分析及建言。他們對社會的關壞及憂國憂民的情操,我十分敬仰。他們個人的成就及對社會的貢獻,我萬分佩服‧但對當前社會亂象之分析及解決之道,我卻不敢苟同。我深恐諸位的結論不但左右全民視聽,而且影響政府的政策,萬一病情診斷錯誤,下錯了藥,很可能斷送一線生機。

        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馬來人次之,再加印度及白種人混合而的獨立國家,建國至今已廿五年。建國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即受英國經濟的剝削,又受馬來西亞的威脅,更因為本身語言、文化、宗教、種族的不同,根本談不上團結其政治的紛亂,經濟的貧困、社會的不平、文化的傾軋、絕比當前台灣社會亂象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經過李光耀的頗導及治理,當今的新加坡在亞洲是很富裕的(國民所得僅次於日本)治安非常好,人民守法勤樸,都市環境優美,社會充滿信心與活力。他們從落後走上開發,從貧窮變為富裕,並沒有經過所謂的「轉型陣痛期」也沒有「生活環境與行為準則不能配套」的問題。

        我在美國留學期間,遇到不少來自新加坡的華人學生,也遇到日本及其它國家的留學生,相形比較之下,來自台灣的留學生,無論在聰明才智、待人接物、吃苦耐勞、認真向學等各方兩,都是超越的、一流的。可是為什麼他們二流的國民卻能創造出一流的國家,而我們一流的國民到頭來痛苦擁抱的卻是「海盜王國」「貪婪之島」或「犯罪樂園」呢?

        我不相信新加坡的基本教育比較好,文盲比較少,我不相信他們的文化建設比較強,精神生活比較充實;我不相信他們的道德比較高、愛心比較多,我更不相信他們的人民比較不自私、不貪心,我也不相信新加坡出過什麼得道高僧或宗教領袖使萬民臣服。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長「鐵漢」潘禮門。最近同市議員去了一趟中美洲考察,回國後感慨萬千。他發現連黑人國家「巴哈馬」(英屬自治區)的公共設施,國民道德水準比起台灣的髒亂,無公德心無效率的生活型態要好得多。難道說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固有的道德倫理都不如亳無文化背景的黑人地區「巴哈馬」嗎?

        記得光復初期之台灣,治安良好,夜不閉戶,人民謙和有禮,奮勉勤勞。在光復以前日本一直把台灣視為其殖民地,治理的方法乃是愚民政策,高等教育並不被鼓勵,而且限制唸法律政治等科系,更談不上從事文化建設。

        在大陸淪陷前,我們看到了上海的紙醉金迷,收復大員的驕橫,軍隊的散漫無紀律、政府官吏的貪瀆,人性與倫理墮落、暴戾不平之氣充斥整個社會。後來政府有識之士猛打老虎,採亂世用重典,當街槍斃以期嚇阻。更有社會精英高呼自強自律、道德重整,最後還是挽回不了大局。

        道德倫理教育文化及宗教,當然有它無比深遠的力量,它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素質,使其脫胎換骨,煥然一新,但是它並不能感化群體中的「每」一個份子,偉大的耶穌也會失手被祂的門徒猶大出賣。因此在一個社會中,若一小撮頑劣份子不能及時締取,就能起連鎖反應,造成整個社會的脫序與亂象,善良之士並不能倖免。正是一粒老鼠屎弄壞一鍋粥的道理。

        對一個體弱的人來說,維他命、蛋白質、營養品及運動都是改變體質,增強抵抗力不可或缺的。但是當他生了病,就要對症下藥,而不能只靠吃營養品以期痊癒。道德倫理文化教育及宗教是維繫社會安定的重要力量。但是當今社會病了,而且病得不輕,光靠道德倫理文化教育及宗教力量是救不了這個沉淪的社會。因為,畢竟它們只是溫和的營養劑而非特效藥,更何況它們本身已被利用而產生扭曲與偏差。

        讓我再舉一個例子。色情泛濫是當今社會諸多亂象之一,色情必須靠媒介,據調查結果,報紙廣告是媒介婦女從事色情工作的主要管道。從廣告內容中「徵服務小姐,月入30萬,學生淑女兼職可,自由隱密。」得如色情是可獲暴利的行業。再廣告之多也可知泛濫之嚴重。我不禁要問我們的教育界,要如何教誨才能使初入社會的學生與淑女,有拒絕厚利(月入卅萬)誘感的能力?我們的文化界要如何加強文化建設,提昇「全民」精神生活,使色情失去市場?我們的宗教界要如何利用因果報應的嚇阻力,感召從事色情的業主。放棄暴利而改邪歸正?我們輿論界要如何發揮道德的力量,約束色情泛濫的幫兇─報紙,不接受色情廣告呢?

        台灣社會是充滿生命力的、充滿愛心的。我們有從事各種公益活動的基金會,我們有出錢出力拯災濟貧的各種慈善機構,我們有一羣羣不計報酬維持交通的義警,捐血助人及關心環保的社會人士。在元旦清晨總統府升旗典禮上,我們更看到了來自各階層愛國人們。但是這股熱血能夠支持多久而不受挫呢?

        每當颱風過後,蔬菜飛漲是菜農獲利多?還是中間商剝削多呢?中東風雲物價上揚,多少是受了油價的影響?又多少是人為哄抬呢,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又能發揮多大力量?對華西街黑巷中的雛妓,礁溪被騙的少女,毫無人性的人口販子及縱容其存在的情治單位,婦援會主婦聯盟及反雛妓組織能不感到力不從心嗎?對一個奉公守法循規蹈矩的人,努力終生也無法求得一個像樣的棲身之所,無住屋團結組織示威再溫和、表現再幽默,換來的也只是聲聲無奈。我們不要再欺騙自己了,必須承認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僅憑愛心與熱誠是無法感動天地,扭轉頹風。

        如果我們把歷史攤開來,一年一年往前推算,直到民初的新生活運動,試問有那一年沒有政府首長,有那一年沒有學者專家,有那一年沒有社會賢達及憂國憂民之士在大聲疾呼:要復興文化、要道德重整、要倫理重建、要社會革新、要自立自強,如果有效,為何都半途夭折不了了之呢?如果有效,我們的社會怎會落得如此脫序混亂,所以,我們不能再一昧地人云亦云而重蹈覆轍。我們必須跳出這個死胡同,從另一角度研究這個複雜的問題,或許,我們能夠找出社會亂象的癥結。我們迫切需要的是具體可行並立即見效的良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