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企圖改善台灣經濟的政策,必須要對症下藥,否則不但無法改善經濟,反而延誤病情,使得病情更加惡化。可惜前朝政府官員與當今政府新貴都一樣,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台灣經濟才會陷入很難翻身的困境!
當前院長蘇貞昌提出「大溫暖
大投資」政策前,我多次建言:先有成功的產業大投資,才有財力推動大溫暖的福利政策。要想大投資成功,先得要留得住正在外移的台灣產業,再進一步能吸引台商回流或外商投資,關鍵因素在於能否解決產業缺工問題,尤其是具有競爭力的基層勞工,而不在土地與貸款。
在2006年中秋節海基會舉辦中國台商協會會長座談會上,我再次呼籲政府,嚴肅考慮將外勞工資與本勞工資脫鉤,大量引進外勞,讓台灣產業重獲國際競爭力,「大溫暖
大投資」政策的近程目標,2009年二萬美元的國民所得,才可以達成。可惜忠言逆耳,信心滿滿的當權者不願虛心檢討。五個月後,在立委的質詢下,經建會何美玥主委尷尬的承認,2009年國民所得達到二萬美元的目標是做不到的。當然「大溫暖
大投資」政策也就無疾而終。
去年童文薰律師、張清溪教授、我分別向行政院薛秘書長、經建會陳主委、勞委會王主委、總統府賴副秘書長當面建議:外勞政策鬆綁是解救台灣經濟的唯一辦法。外勞人數比重提升到六成,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鉤,讓筆記型電腦業可以回台灣,那台灣失業、股市、房市、經濟衰退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結果經建會提出「台商經貿特區」的版本打了一個折扣,將外勞比率降為四成,外勞工資和本勞基本工資脫鉤,再加上三免兩減半:也就是前三年營所稅免稅,後兩年減半。12月31日行政院院會上,在勞委會反對下,外勞工資和本勞基本工資決定不脫鉤!後來又在勞工組織的強烈反對下,外勞比例降到零,這樣的政策還未開始就註定失敗!政務官只會妥協而不敢為政策辯護,靠他們救經濟有可能嗎?
想醫好病人,就得先了解真正病因,然後對症下藥,不能隨便更改藥劑的份量,更不能改變藥方或抽掉某一藥物。一個七折八扣的「台商經貿特區」與一個沒有對症下藥的「大溫暖
大投資」,他們最後的命運都是一樣的:死路一條!
〈2009.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