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 2007. 2. 22.
過去幾個月來外銷訂單屢創新高,但國內的生產工廠卻紛紛關廠,員工抗議示威從未間斷,國內製造業萎縮已是不爭事實,去年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主要指中國)的比重已達百分之四十五的最高水準,是禍是福?
經濟部認為:「台灣經濟歷經幾十年發展,正面臨結構轉型,廠商基於全球佈局及成本考量,移往大陸或其他海外地區繼續發展,是發展過程中正常現象。」因此沒有什麼好緊張的,只要台灣做好「產業升級」與「產業創新」就好,經濟部也正積極研擬制定「產業基本法」,做為發展的大政方針。
國、親、新等在野黨一向主張三通及全面開放,認為製造業移往中國是世界的趨勢,建立台灣為「亞太營運中心」,集中力量在研發、創新及行銷,這就是所謂的「全球布局,根留台灣」及「兩岸合作,共創雙贏」的目標。
民進黨政府的政策正確嗎?國、親、新等在野黨的主張可行嗎?
產業外移已造成大量失業、中上游相關產業萎縮、稅收銳減、經濟蕭條、治安敗壞,這是我們付出的代價。換來卻是:產業外移中國創造了中國的經濟崛起,使其更有實力打壓台灣,排擠台灣參與國際上的活動,因此絕不是兩岸「共創雙贏」的結果,而是中國大贏、部分成功台商小贏、台灣全盤皆輸的結局。
我們必須更要認清一個事實:產業外移後,原本政府可以收到的公司營所稅也都很難收到了。因為工廠外移的企業都會在低所得稅或免稅的第三地(如香港、新加坡、開曼、威京、百慕達群島)另設公司,將大部分利潤留在第三地,譬如售價一百元但有十元純利的產品,用第三地所設的公司以九十一元的價格下單給台灣,台灣公司只有一元利益,九元的利益留在第三地,企業獲利並沒有減少,但政府所能抽到的營所稅就大大減少。更有一些企業乾脆不經過台灣交易,連營業稅及營所稅也都不用繳了。因此產業外移有百害而無一益,等同慢性自殺。
製造業移往中國難道是台灣唯一的選擇嗎?絕非如此!只要將本勞與外勞薪資脫鉤並大量引進外勞,產業就能在台灣蓬勃發展 ,產品創新、生產技術、經驗累積等均可留在台灣,而不是去中國培養競爭對手,自斷台灣生路。台灣明明可以獨享經濟利益,為什麼要作踐自己去搞兩岸雙贏呢!
請放下統獨爭議吧,好好想想怎樣挽救台灣經濟!再吵下去,企業與人才全走光了,台灣經濟勢必垮掉,中共併吞台灣將不費吹灰之力,到那時朝野政黨將如何面對台灣人民!
(作者 - 高為邦,為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