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1986〉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為11.6%,經濟屢創新高,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二十年以後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為3.0%,經濟屢創新低,為亞洲四小龍之尾。其間發生了什麼事?
勞工意識抬頭,環保抗爭不斷
台灣1986年通過勞基法,勞工意識抬頭,企業主對突然降臨的退休金負擔無法承受。1989年經濟部長陳履安用大筆金錢擺平環保抗爭,創下惡例,鼓勵「會鬧的孩子有糖吃」,導致環保抗爭不斷,影響投資設廠。1990年開始引進外勞,1992年有了外勞引進法源基礎,在「不妨礙產業升級」的原則下,「限業限量」引進,認為外勞會剝奪本勞的工作機會,外勞會讓企業主懈怠,不努力提升自己的產業,並且堅持外勞工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其結果可想而知,產業紛紛關門歇業或外移中國。
「招商引資」是中國經濟起飛的仙丹
中國的興起是因為在經濟上鄧小平放棄共產主義,執行「招商引資」政策,借用外資來繁榮自己的國家。1992年鄧小平南巡才真正定調走資本主義的路,外資才真正開始大量投入中國,但在短短十幾年間,經濟高速成長,成了全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在投資中國5600億美元的總外資中,台灣貢獻了一半,而且台灣的投資都是集中在有能力行銷全世界的製造業,為中國賺進大量外匯,使其外匯存底高達九千億,超越日本躍升為世界第一。
產業外移是台灣經濟萎縮的致命傷
由於勞基法的訂定及錯誤的外勞政策,在勞工不足及工資成本太高的双重壓力下,產業大舉外移中國,尤其是能賺取外匯的製造業,不但搶走本來是台灣的生意,產品反銷台灣,再逼迫僅存的工廠關門歇業。最近毛巾業走上街頭抗議,只不過是諸多產業的一個例子而已。另一方面政府坐視地方領導以抗爭手段拒絕德國拜爾廠的投資設廠,加上核四的停建與復建,浪費巨額資金,搖擺不定的政策更造成外商卻步。因此在投資台灣不增反減的情況下,當然國庫稅收減少,失業人口增加,以致搶劫、自殺等社會亂象叢生,一般老百姓已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對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來說,產業外移就等於慢性自殺!從這十多年來停滯不前的國民所得,已經得到證實。
產業升級是一條漫長的路
但是我們的政府不認為如此,經濟部工業局認為「台灣經濟正面臨結構轉型,廠商基於全球佈局及成本考量,移往大陸或其他海外地區繼續發展,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學者專家也附和這樣的論調,要求台灣企業要自動化,要產業升級;要加強研發,放棄傳統加工業,轉型為高科技業;要自創品牌,賺取行銷的利潤;要發展知識及高附加價值產品,追求企業的藍海策略等等。其實我們企業主都心知肚明,這些也是我們企業主每天想突破的問題,可是說說是非常容易的,但做起來卻困難重重。這也説明十多年下來轉型成功的企業不多,而大部分無法轉型的企業不是關門歇業,就是外移到中國大陸。結果已證明揠苗助長的政策只導致產業外移而無法迫使產業升級。
想要重振台灣經濟必須先留住目前要外移的產業,再進一步促使台商回流。
因此政府必須改善投資環境,使留下來的產業及回流的台商產業能有起碼的國際競爭力。換句話說,目前的基本工資制度及外勞政策必須全面檢討。
「基本工資」扼殺了台灣製造業
「基本工資」訂定的目的在於保障勞動者基本生活所需,表面上是人權的象
徵,實際上弊多於利。譬如說,它剝奪了喜憨兒及殘障者的就業機會,剝奪了老
弱婦女的就業機會,剝奪了剛踏入職場年輕人的就業機會,破壞了學徒制度,因為老闆不能以低於「基本工資」雇用這些人。造成沒有公司願意訓練員工,更沒有公司願意照顧弱勢。「基本工資」違反市場機制,往往因定得太高,迫使企業關門或外移,結果造成更多人失業,保護勞工的原意反而落空。
「基本工資」的最大缺點是它作繭自縛,使台灣不能雇用鄰國低廉的勞工。在目前的制度下,台灣產業必需花費近二萬新台幣雇用一名外勞,除了每月基本工資$15,840外,還得付政府$2,000的就業安定基金,及一些其他費用,而外勞實際上能真正拿到手的也不過五千多元而已,一萬多元的巨額差距那裡去了?大部分都落入特權的口袋中,因為只有他們才擁有引進外勞的權力。表面上是特權坑了外勞,實際上是特權坑了企業界!逼迫企業承受額外的生產成本,承受不起的企業只得出走或關門歇業。為了少數特權獲取暴利,全民必須承擔惡果,這樣的制度我們還要繼續容忍嗎?
成立「台商回流外銷特區」刻不容緩
我建議在本島〈雲林、屏東、或彰濱工業區〉及外島〈澎湖或金門〉先分別試辦「台商回流外銷特區」。「特區」土地只租不賣,廠商的產品全部外銷;「特區」有權自行引進外勞不受特權的剝削,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外勞數量與本勞數量比提高為五比一。若真能如此,只要一推出,台商必定搶租一空。
可是到目前為止政府無法接受這樣的建議,他們認為以人權立國的民進黨不能歧視外勞,除非取消「基本工資」。但取消「基本工資」是一個大工程,爭議性高,很難達成共識,會曠日持久地拖下去。因此,另一個變通的辦法是,外勞薪資維持$15,840元的「基本工資」不變,「特區」官員與廠商代表共組管理委員會,「特管會」有權自行引進外勞,巨額佣金為「特管會」保有,「特區」內設有宿舍、餐廳、運動設施、娛樂場所、及洗衣等生活必須的各種服務,「特管會」將營利所得包括佣金再按比例回饋給「特區」廠商。如此一來廠商的勞工成本大幅降低,外勞每月也能淨賺五千新台幣,匯回母國養家活口。在這樣双贏的情況下,政府不需要再給其他優惠,台商一定會大量回流。因為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吸引台灣外銷產業的優勢大大削弱。
往事不堪回首 但要記取教訓
十多年前,台灣企業前輩、中小企業業主、工業團體均多次提出警告,期盼政府改善投資環境,解決勞工短缺問題,政府並未理會。如果當初我們政府能夠虛心接受,提出很好的外勞政策,利用低廉且充沛的外勞發展產業,台灣的經濟奇蹟會更上一層樓,台灣外匯存底應該躍升為世界第一,而不是中國。台灣的國民所得也應該在三萬美元以上!台灣應當是全世界政治改革與經濟發展的奇蹟及典範。而不是落得目前的困境:在台灣傾全力幫中國「和平崛起」以後,中共反過頭來以八百多枚飛彈威脅台灣,不擇手段打壓台灣在國際上的活動空間,縱容地方勢力對台商剝削、掠奪、囚禁與殺害。
找出病因 對症下藥
要挽救台灣經濟,請朝野政黨先停止政治鬥爭,「政爭」只會讓政府空轉,虛耗國力;不要在「有效管理 積極開放」或「積極管理 有效開放」上做文章,事實上「管理」有它力有未逮之處;不要在三通的議題上作殊死戰,「三通」有利有弊有得有失;不要在產業升級或轉型等議題上打轉,「產業升級」或「轉型」都不容易,更不能強求;到目前為止,所有的防範措施及振興經濟方案都證明是無效的,在傳統產業全數外移後,高科技產業亦相繼失守!「全國經濟發展會議」救不了台灣經濟,「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就能救得了台灣經濟嗎?
政府如果能夠不再堅持己見,虛心聆聽產業界的心聲,不需要再來一場為時數月的冗長會議,就能找出真正病因,然後拿出魄力對症下藥,自然藥到病除。我認為:中國的磁吸效應及台灣的政策錯誤是病因,在一邊吸引一邊推掉的情況下,造成產業大量西進中國,台灣經濟自然萎縮,這是病情。我們無法改變「中國的磁吸效應」,但是我們可以糾正「台灣的政策錯誤」。因此,我的第一劑藥方是:先成立「台商回流外銷特區」,防止病情繼續惡化;第二劑藥方是:取消「基本工資」,徹底改變體質,以臨國的勞動資源再創造第二次台灣經濟奇蹟;第三劑藥方是:成立廉能單位,徹底根絕貪污文化,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樹立新價值觀,台灣就能頂天立地永續發展。
〈作者 - 高為邦,為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